“鴛鴦”在古代曾用來喻兄弟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07 15:39:01 | 來源: 廣州日報(bào) |
鴛鴦 網(wǎng)絡(luò)圖
在我國古代,最早是把“鴛鴦”比作兄弟的。南朝《文選》中《蘇子卿詩四首》的第一首寫道:“骨肉綠枝葉,結(jié)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
意思是說:“兄弟的親密關(guān)系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相親。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何況我們是枝干相連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個身體。從前親近得如鴛鴦,現(xiàn)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與居于東方的商星彼此出沒不相逢……”由此,這首詩寫的是兄弟贈別,詩中的“鴛鴦”指兄弟。
魏人嵇康在《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一中寫道:“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yōu)游容與。”嵇康在詩中描述了自己與兄長陶醉于山水之間的自在與快樂,那長滿蘭草的小洲,一汪清澈的湖水,聲聲相和的水鳥……由此,這首詩也是用“鴛鴦”來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
晉人陸云,字士龍,年輕時與其兄陸機(jī)齊名,號曰“二陸”。晉人鄭豐有《答陸士龍書》四首,第一首題名《鴛鴦》,序文曰:“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岳,揚(yáng)輝上京。”此處是以“鴛鴦”比喻陸機(jī)、陸云兄弟的。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朝詩人盧照鄰在《長安古意》中把一對情侶的情切切意綿綿刻畫得淋漓盡致。據(jù)1980年版的《辭?!?,以“鴛鴦”比夫婦,即始于盧照鄰的詩。從此,“鴛鴦” 成為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成了人們心目中永恒愛情的象征。
新聞推薦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到訪河南,將參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25-03-31
- 媽祖乘機(jī)赴臺開啟兩岸交流!廈航特制“LIN MO”登機(jī)牌格外搶眼2025-03-31
- 貴州望謨:喜迎布依“三月三” 紫茶大會盛大啟幕2025-03-31
- 中國向緬甸提供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zāi)援助2025-03-31
- 習(xí)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2025-03-28
- 丁薛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