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內地香港基金互認將帶來啥利好?

觀察:內地香港基金互認將帶來啥利好?

 

據(jù)港媒報道,內地香港基金互認首批申請均已完成審批,最快兩周內公布。這意味著在經歷將近6個月的審核期后,兩地投資者互買基金終于將要成為現(xiàn)實,同時也有望為A股和港股引入萬億美元規(guī)模的新動力。

 

審核遵循同一套標準

 

今年7月1日,隨著《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guī)定》的生效,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正式開閘,投資額度是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于互認基金的資格審核,兩地市場采取了一致的標準。如要求兩地基金在當?shù)剡\作、獲得當?shù)乇O(jiān)管部門批準公開銷售及監(jiān)管,互認基金需要獲得當?shù)氐馁Y產管理牌照等。

 

由于內地公募基金實行注冊制,上述標準并無實際限制。而在香港基金中,真正在本地注冊的香港制造基金僅約占總數(shù)的三成,剩下的七成是可在香港銷售的離岸基金,由跨國資產管理公司運營及銷售,交易或投資決策并不在香港。按照互認標準,這些全球大型基金公司的產品暫不能進入互認行列。

 

從基金規(guī)模和運作實際看,要求基金成立一年以上,資產規(guī)模不低于2億元?;フJ的基金不以對方市場為主要投資市場,且在對方市場的銷售規(guī)模占基金總資產的比率不超過50%。依照這些要求,內地獲得在香港銷售的基金數(shù)量為850只,而香港獲準在內地銷售的基金產品為100只。

 

對兩地都是一大利好

 

對于首批基金互認名單有望年內公布,香港皇府金延投管有限公司首席投資總監(jiān)林航任預計,考慮到恒指的市盈率低于滬指,A股比港股的溢價較大,內地存款規(guī)模是香港的15倍,內地居民資產配置全球化的需求增加,基金互認將鼓勵更多內地投資者進入香港。

 

早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證監(jiān)會與香港證監(jiān)會剛宣布兩地基金互認時,上投摩根的投資風向標就顯示,超五成內地投資人認為基金互認將會提升他們對海外投資的興趣。有69.3%的投資者基本看好海外基金,其中56.9%表示可能會購買海外基金。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代宏坤認為,基金互認將吸引更多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進駐香港,設計與歐美資產相關的基金產品,通過香港銷售給內地投資者,以此作為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梁。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大利好。

 

對于內地基金業(yè)來說,基金互認之后將有利于促進國內基金規(guī)模、業(yè)績、服務的提升,而且有望提升內地基金業(yè)的海外影響力?;鸹フJ平臺搭建之后,兩地基金公司有機會共享客戶資源,兩地基金公司將可以共享超過700億元的管理費,同時內地的基金公司將在資金代銷、清算等方面有機會擴充新的盈利增長點。

 

細節(jié)還需進一步完善

 

據(jù)媒體統(tǒng)計顯示,“北上”方面,共有恒生、摩根、惠理、東亞銀行等10家相關資產管理機構的12只香港互認基金向中國證監(jiān)會提交了在內地銷售基金的申請。

 

“南下”方面,有統(tǒng)計顯示,目前華夏、工銀、上投摩根、廣發(fā)、匯豐晉信、中銀、南方、景順長城、易方達等基金公司都已確認向香港證監(jiān)會提交了互認產品的申請,每家申報的數(shù)量在1只至3只,多為主動權益類產品為主。

 

首批基金互認產品將由兩地相關部門一并公布,但并非所有申請基金都能獲批。

 

香港金融發(fā)展局主席史美倫表示,兩地基金互認是一個突破,市場對此充滿期待。但她同時指出基金互認的關鍵在細節(jié),必須再觀察真正實施的情況,制度一開始實施時可能不會很順暢,相信屆時會遇到難題要解決。她說,最緊要的是雙方持開放態(tài)度。(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