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臺灣11元的鐵道旅行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5-08-14 16:22:11 | 來源: 新華網(wǎng) |
文/圖 劉克襄
臺灣最慢的火車,最短區(qū)間的里程,最便宜的旅次,票價是11元。比如,池上至富里、壽豐至志學、萬榮至鳳林之類。有趣的是,如今它們幾乎都集中在花東縱谷。
質言之,11元潛藏著:緩慢的節(jié)奏、淳樸的生活、迷人的風物。更湊巧的,“11”也隱含著另一層意象:“我是坐11路來的。”以兩條腿旅行。10多年來,我的漫游,如是不斷地實踐著。從東部到西部,從北回到南回。甚而,從臺鐵到高鐵。
我保持高度的浪漫,有一點懷舊。自得其樂地,發(fā)揮到極致。
為何如此執(zhí)著?這種情境自童年延伸出來后,似乎未曾斷奶。5歲尚未離開烏日九張犁時,大清早,祖母帶我到水田插秧,旁邊就是鐵道。小學時就讀臺中大同小學,旁邊也是鐵道。
再大一點,居家離鐵道遠了。自己在房間玩火車,依舊興奮地搭建各種復雜的路線,搜集各種材料。努力造橋鋪路,甚而興建市鎮(zhèn)。年紀更大時,我的熱情持續(xù)不減,搜集各個年代的鐵道圖,繪制車站周遭環(huán)境。繼續(xù)摸索消失的車站,發(fā)掘新增車站的妙義。
年少時玩火車,可以關在房間內一整天?,F(xiàn)在迷火車,仿佛一輩子都可以鎖在臺灣。盡管鐵道消失很多,鐵道交通仿佛沒落了。但我的鐵道記憶,不只橫向拓展,上下亦根須般縱深。悄然地,從小苗,似乎有了喬木的身影。
百年前,火車出現(xiàn)在臺灣時,凡其馳騁??恐?,往往帶來劇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如今火車沿著鐵道行駛,載著多數(shù)人來去,不再噴出濃密的黑煙。相對于汽車的隨意來去,一二人成行,消耗大量的石油,它反而變成較為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
火車的來去局限于固定路線,軌道不輕易隨山勢起伏,仿佛減緩了人類破壞土地的面積。鐵道事物乃逐漸變成守舊的代名詞?;疖囃T诿媲?,或者一條鐵軌的橫陳,都明白地告訴你:“很抱歉,我只能這樣,只能到此,其他就靠你自己了。”
靠什么方式呢?下了車,我?guī)缀醵荚谧呗贰N业蔫F道旅行,大抵是以這種節(jié)奏存在的。常以車站為中心,在周遭不斷地漫行、散步。不論大站小站,喧嘩寂寥,我好奇地尋訪市井鄉(xiāng)野。
鐵道不是一把尺,而是圓規(guī)。車站為針尖腳,我是那活動的鉛筆腳。慢吞地畫出半徑或圓圈,丈量著經過的大城大鎮(zhèn)、小村小落。透過此類鐵道旅行,我的書寫當然更無法自滿于硬紙票、號志燈、轉轍器之類的元素,或者懷舊地尋訪老車頭。我經常脫軌,溢出鐵道的思考范疇。
我不是一個鐵道迷?;蛘撸沂橇硪环N,11元那種,大家還不認識的鐵道迷。我酷愛小題大做,牽扯很多乍看跟火車無關的內容。但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鐵道風物,只是過去搭火車的人較少注意。
高鐵是另一類型的火車,速度較快的火車。它的出現(xiàn),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旅行地圖畫大一些。但仍是我的邊界,仍是11元的內涵。我學習,從快中找慢,從科技中發(fā)現(xiàn)自然。也借由高鐵經過的新地理,接觸到另一個臺灣,另一個自己。
千禧年以來,我在各地搭乘臺鐵和高鐵。一個人的,結伴的。也有上百人旅行,像候鳥的集團遷徙。對我而言,鐵道不只是旅行,它還是鄉(xiāng)土教學,也是環(huán)保教育、自然教學不可或缺的課程。
搭火車是快樂而知足的旅行。凡鐵道周遭的饾饤小物,都想悉心琢磨,抽剝出興味。
搭火車是環(huán)保而簡樸的旅行?;ㄙM很少,卻耗費很多時間。但那是用最輕微的自己,在接觸這片土地。
搭火車是安全而緩慢的旅行。我把自己交給一輛駛向遠方的列車,仿佛把自己的一輩子交給另一個人,腦海卻更從容地面對世界。
我像小孩子在野地探險,活蹦亂跳,消耗不完活力。自以為有一個秘密基地,自己是首領。在鐵道的世界里,我永遠長不大,也不想長大。持續(xù)握著11元的車票。(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
新聞推薦
- 東部戰(zhàn)區(qū)位臺島周邊開展聯(lián)合演訓!2025-04-01
- 國臺辦:解放軍聯(lián)合演訓是對賴清德當局猖狂謀“獨”挑釁的堅決懲戒2025-04-01
- “一簽多行”實施已3個月 琴澳“雙城生活”便利度UP!2025-03-31
- 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鄭舉行2025-03-31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到訪河南,將參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25-03-31
- 媽祖乘機赴臺開啟兩岸交流!廈航特制“LIN MO”登機牌格外搶眼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