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并未破壞世界經濟秩序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7日發(fā)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的文章稱,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比公認的更大的進展,中國并未破壞世界經濟秩序。
文章稱,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實際上與貿易無關。
文章指出,中國的確在美國的貿易赤字中占據最大份額,但許多專家似乎并不認為雙邊貿易赤字本身是個問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馬丁·費爾德斯坦說:“美國總體的全球貿易不平衡狀況是美國經濟狀況造成的——投資超過儲蓄。”他還說,如果美國消除了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轉向其他國家。
文章稱,美國繼續(xù)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做法與其說是為了解決貿易問題,不如說是為了改變中國的投資規(guī)則。但即使是美國談判代表,也顯然忽視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二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積極鼓勵從發(fā)達經濟體向發(fā)展中經濟體的“技術溢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關于知識產權的協(xié)定,發(fā)達國家“有義務”鼓勵其公司向欠發(fā)達國家轉讓技術。
文章稱,這種技術轉移也被認為符合西方的利益:其考慮是,窮國實現(xiàn)自給自足的增長要比依賴外國援助好得多。但中國所做的遠比實現(xiàn)自給自足的增長要更出色。
文章指出,到了2010年左右,中國似乎太成功了,于是成了一個“威脅”:當時西方正疲于應對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今天,“知識轉移總體來看是好的”這個長期原則正受到質疑。
文章稱,美國談判代表一直抱怨中國的外國投資做法不公平。但現(xiàn)實更為復雜。在許多情況下,公司之間的技術轉讓是以協(xié)商一致、談判達成的商業(yè)協(xié)議的形式進行的。
文章認為,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比公認的更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