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人用過的經典包裝設計 藏著一代上海設計師的風骨
■ 趙佐良、姜慶共、任美君(從左至右)
■ 詠梅香脂盒
■ 泰康牡丹什錦餅干聽
■ 1978年年歷
■ 美加凈牙膏包裝
■ 光明牌大白兔奶糖聽
■ 鵝牌內衣商標
向陽牌保溫瓶、泰康餅干聽、大白兔糖果罐、百雀羚、芳芳小兒爽身粉、海鷗牌照相機、小熊拍照玩具、留蘭香牙膏……這些物件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成為人們記憶中難以抹去的經典。它們是“上海制造”的驕傲,一度享譽全國,甚至暢銷海外,引領彼時風尚。不過,要讓人們說出創(chuàng)造出這些經典作品的設計師的名字,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和如今的設計師常常站在眾人矚目的聚光燈下不同,老一輩的設計師都是隱藏在作品之后的幕后英雄。創(chuàng)造這些經典背后故事,一定耐人尋味。
在那個設計師還被稱為“美工”、沒有在設計圖紙上留下姓名的習慣的年代,一手打造了經典的他們到底是誰?以“上海風景”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平面設計師收藏的一批經典設計為基礎,“父輩的設計”展覽,先后在無印良品、靜安區(qū)圖書館、上海當代藝術館亭臺展出,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重溫記憶。據(jù)周祺透露,目前已有16件展品找到了對應的包裝設計師。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和尋找經典產品設計師的活動,讓大家了解設計是為人們生活服務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設計師的手筆發(fā)揮作用。”“上海風景”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年輕的八零后設計師周祺不無遺憾地說,他們找到了一部分產品的設計師,有的已經作古,健在的也都年事已高。當然,還有現(xiàn)在仍活躍于設計文創(chuàng)行業(yè)的“老法師”。
當幕后英雄的身份被一一揭開,當了解到這些設計師當年如何巧手執(zhí)筆,精益求精,鑄就上海制造的經典,成就海派文化重要部分時,人們記憶中的某些部分仍會被深深觸動。就像年過七旬的滬上知名設計師趙佐良所言:“上海的經典設計的背后,藏著老一代設計師的風骨。”
師傅帶徒弟,從美加凈到留蘭香
1949年以后,由于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進口商品匱乏,大量生活用品需要依靠國內的力量自信設計和制造。由此,上海逐漸從消費型城市轉型為生產型城市,不少產品以優(yōu)良的品質行銷國內,上海的輕工業(yè)實力是公認的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與之相對的是,產品包裝設計落后于生產制造。當時還流行這樣一句話:“中國的產品是一等質量,二等包裝,三等價格。”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擴大出口創(chuàng)匯,上海設立了與設計相關的學校、專業(yè),輸出專業(yè)人才。但“設計師”這個稱呼還不為人所熟知。趙佐良正是在彼時成為“美工”。“那時候,在工廠里,我們被稱為‘美工’,與木工、電工一樣。”1963年,趙佐良從上海輕工業(yè)學校造型美術專業(yè)畢業(yè),被分配到了上海日用化學品二廠當美工。一年之后,這位勤奮肯干又有靈氣的年輕人,得到了提升的機會。
經上級單位人事科安排,他拜化妝品設計大師顧世朋為師。“當時,拜師學藝,并非個人行為,是公司安排,師父同意帶我,我本人愿意,就這樣,很簡單,當時我知道師父在設計界的名氣,所以很高興。”
趙佐良的師傅顧世朋出身于書香門第,雖非高校美術專業(yè)科班出身,但他憑借天分和努力,成為上海日化黃金時代的締造者之一。1962年,他在勾勒美加凈牙膏包裝時,根據(jù)“美凈”的諧音,設計了外文商標“MAXAM”,不但字體獨特,無論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字母排列次序都是相同的,頗有韻味。包裝設計簡潔別致的美加凈牙膏一經推出,很快成為當時我國輕工業(yè)出口產品中注冊國家和地區(qū)最多的品牌之一。
事實上,顧世朋對于上海制造的另一個貢獻是,上世紀60年代,他與錢定一牽頭組建了食化公司美工組,抽調基層工廠美工,一起對食品、日化產品進行設計創(chuàng)新。由工廠與顧世朋定立了“師徒合同”,趙佐良有了去食化公司美工組,在顧師父身邊工作的機會。
翻出這份紙已泛黃的“師徒合同”,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年代的師徒帶教相當嚴謹。比如,作為學徒的趙佐良,合同明文規(guī)定,他必須按時完成布置的作業(yè)。“培訓期滿,應該掌握用器畫、黑白稿及彩色稿和彩色運用技法,達到能獨立設計的水平。”
當年的設計前輩的扎實的繪畫功底,令趙佐良至今記憶猶新。“蓓蕾鐵罐上的那朵花是顧師父的手繪作品,”他親眼見證了師父設計蓓蕾的品牌形象。而同樣是食化公司美工組的牽頭人錢定一,在設計曾經家喻戶曉的泰康牡丹什錦餅干聽時,也展現(xiàn)了雄厚的手繪實力。實際上,這也是“時勢造英雄”。受印刷工藝和成本的限制,上世紀60年代,產品包裝上的圖案、花卉和產品實物,不用照相機拍照,全靠設計師手繪。作為老一輩的包裝設計領軍人物,對美術史有深入研究的錢定一畫的餅干相當逼真。在某一段時期,幾乎上海所有的餅干聽都是由他畫的。
之后,便是趙佐良在包裝設計上大展拳腳的年代。在設計“詠梅香脂”時,因為彼時化妝品設計受到特殊時代的沖擊,設計外包裝,趙佐良格外謹慎。“當時我們美工也動了不少腦筋,找到了許多體現(xiàn)紅色文化的圖形元素,比如紅旗,浦江日出。當時我也畫過大瓶裝的護膚霜標簽‘永紅牌護膚霜’,畫了延安寶塔山。”趙佐良回頭看自己的作品,認為“詠梅香脂”設計是比較成功的一例,其創(chuàng)意是以毛主席的“詠梅”詩詞做品牌名,他以梅花為原型,做了設計構思。“梅花是在冬季開花綻放,香脂也是冬季護膚品,非常貼切,它的花形、香氣,給人印象深刻,為大眾所喜愛。”“詠梅香脂”包裝是鐵盒,根據(jù)這個特點,趙佐良在設計中充分利用了材料本身之美,在銀色馬口鐵材料上印上一層透明黃色,使之變成金色,再用金色勾勒出紅色花形和黑色樹枝,整體盒形上白下紅,色彩非常強烈,金色勾勒也顯得圖案更加精致??梢哉f“詠梅香脂”設計既貼合時代文化和大眾審美觀念,又體現(xiàn)出設計師獨特的美學理念,精準地找到了產品與時代文化的切合點。詠梅香脂一上市就受到大眾的歡迎。
師父顧世朋設計的“美加凈牙膏”名揚海外,其實,趙佐良打造的“留蘭香牙膏”包裝也不遜色。據(jù)介紹,起初,這兩款牙膏由于包裝問題出口受阻,正是師徒二人各自出手,改變了狀況。與師父設計的美加凈紅白兩色包裝不同,邊學邊設計的趙佐良則以三片綠葉作為留蘭香的醒目標志,一舉成功。他自謙稱,也是拜師學藝取得成績。“現(xiàn)在我了解到,55年前我設計的留蘭香牙膏至今還在出口,近三年每年出口6000萬支,據(jù)說是英國Tesco發(fā)的訂單。”
父親教女兒,年歷片可換紅房子大餐
用趙佐良的話來說,設計不是解決好看難看,而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為特定的人而設計,設計是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設計不僅是審美,而是對公眾、對社會有益的一件事。”在那個年代,設計師憑著深厚的美術繪畫功底,俘獲了消費者的眼睛和心。
設計師任美君記得自己父親任曉志設計鵝牌內衣的緣起。之前,他在金門廣告公司工作,后來,在南京路上的南洋襪衫廠一邊擔任美術設計,一邊當營業(yè)員。“父親從小喜歡畫畫,基本上是自學,還有就是從工作中積累經驗。”因為在飯店櫥窗里看到任曉志畫的大廚端菜的廣告,五和織造廠的老板,慧眼識珠,把他挖到了公司中。1948年進入該廠廣告部工作后,任曉志負責了幾乎所有商標、產品包裝和廣告的設計。
受父親任曉志的影響,任美君和三個弟弟妹妹都從事了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工作。任美君所在的上海廣告公司,每年要為外貿部下屬的各個進出口公司設計日歷和年歷片,發(fā)到各個國家大使館、商贊處,起到國家形象和對外貿易形象的宣傳作用。由她設計的“金邊娃娃”年歷片,娃娃和背景所用的絲綢、花布是當時的出口產品,畫面由她布景。1980年,任美君照舊要設計年歷片,不過,那一年,她發(fā)現(xiàn),時代發(fā)生了巨變,年歷片也可以畫得比之前雅一點。她從民族舞蹈《絲路花語》中獲取靈感,考慮到套色印刷的特點,繪制了多種舞姬、樂姬的形象。據(jù)說,這一系列年歷片曾經相當緊俏,甚至能在大光明電影院門口換砂鍋。還有印刷廠員工回憶,用一套年歷片作為交換,能在紅房子吃一頓法式大餐。
當然,一個經典的品牌形象,是由多名設計師接力完成的。比如,在任美君繪制年歷片人物時,她的同事徐昌酩則負責繪制背景。又比如,大白兔奶糖罐上,大白兔從蘑菇里跳出來的經典形象是由江愛周設計,而糖果罐整體包裝的設計者是王純言。
通過悉心尋找,一批曾經引領彼時審美潮流的設計師都已經被找到,比如光明牌牛奶巧克力的包裝設計單秀華、學生牌日記通訊錄平面設計師周智誠、光明啤酒瓶貼平面設計陶佰欣、永久牌自行車商標設計者張雪父……不過,還有不少經典設計的締造者仍然隱匿于歷史。
“我非常明白,像我這樣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設計師現(xiàn)在應該做什么事。”趙佐良坦言,他現(xiàn)在較少承接商業(yè)設計項目,更多精力投入到參與社會設計活動中。“把設計的舞臺讓給年輕人,我坐在臺下為他們鼓掌喝彩,”趙佐良表示,他已擔任了上海美術學院“百年上海設計史”研究項目的顧問,尋找產品設計的無名英雄,使上海設計史盡量接近歷史的真實,并把200多件設計手稿捐給了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設計的力量。設計師從無名到有名,成為名人、英雄,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趙佐良的話語體現(xiàn)出老一輩設計師的風骨:“我們有責任承上啟下,做鋪路石,不做絆腳石,把上海設計的精神一代代傳下去,也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擔當。”(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