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宣布“減排目標” 臺媒: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說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為了配合美國,蔡英文拋出減排目標,但因為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遭島內猛烈打臉。
臺灣《聯(lián)合報》22日稱,美國總統(tǒng)拜登預計在氣候峰會上宣示“十年內溫室氣體減排至少一半”,除表達對抗氣候變化的決心外,也希望重新領導全球對抗氣候變化行動。22日,美國在臺協(xié)會(AIT)舉辦論壇,蔡英文在致辭中稱,美國在全球減碳議題上扮演重要角色,臺灣當局也積極部署“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相關部門必須提出系統(tǒng)性的減碳策略。她當天在臉書稱,去年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都提出了凈零排放的目標時間,然后是我們的重要伙伴美國,將在全球減碳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而“2050年凈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臺灣正在積極部署,除了穩(wěn)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外,包括制造、運輸、住宅和農業(yè)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tǒng)性的減碳策略。民進黨22日宣稱,5年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往“非核、減煤、增氣、展綠”的方向推進,增加了天然氣發(fā)電,讓供電更穩(wěn)定;減少燃煤,改善空氣污染及碳排,已使天然氣發(fā)電量增加了20%,使火力發(fā)電的空污排放量減少了55%,比馬英九時期成效顯著。
但實際情況真像民進黨當局宣揚的那樣嗎?“立委”吳怡玎22日稱,根據(jù)2019年的數(shù)據(jù),臺電以約70%高居“全臺灣最大的碳排大戶”,但是蔡英文當局在再生能源還未達標之前就提高火力發(fā)電、降低核能發(fā)電比例,未來是否達成減碳目標仍未可知,而空氣惡化卻是可預見的,簡直“錯誤的能源政策比貪污更可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稱,2016年蔡英文在首次就職演說中宣示在“行政院”設立專責的“能源和減碳辦公室”,但它從一開始原則上每3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到2020年只在年底12月30日匆匆開了一次會,只有敷衍、缺少作為。更諷刺的是,蔡英文竟然仍在今年元旦談話中再度提及“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xù)發(fā)展的氣候治理路徑”,“足見蔡政府面對極端氣候的政策還停留在工整的詞藻中,實際作為仍舊令人失望”。在去年年底出爐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中,臺灣排名第57,僅比2019年微幅進步兩名。在四項評估指標中,臺灣除了氣候政策外,在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能源使用這三項指標上都沒有進步。前新北市長朱立倫稱,先進地區(qū)為減少碳排放,紛紛減少火力發(fā)電,臺灣卻是火力發(fā)電比例持續(xù)增加,2020年占總發(fā)電比例達82%,“火力全開下,臺灣在國際氣候變遷績效評比中排倒數(shù)第五”。還有島內輿論說,蔡英文先前告訴過臺灣人民要實現(xiàn)“無煤家園”,強調干凈的煤,如今中部霧霾狀況嚴重,“不用等天黑,睜開眼睛天就是黑的”。
22日,蔡英文按照慣例在“總統(tǒng)府”與環(huán)保團體會面,今年共有14名代表遞上51項建言,其中兩項最大共同訴求是制定“2050年凈零碳排期程與路線圖”以及召開睽違30年的土地問題會議。“臺灣環(huán)境保護聯(lián)盟”理事長劉志堅稱,“2050凈零碳排”已是全民共識,也是全球先進地區(qū)都認為要一起努力的目標,包括美國、中國大陸、韓國和日本等,臺灣應該趕上腳步。“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舉行記者會“三問蔡英文”,包括“目標20%的綠能現(xiàn)在只達到5%,任期只剩3年如何達標”等。他說,臺灣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中排倒數(shù)第五,輸給大陸,實在不好看。且臺灣的人均碳排放量遠高于世界大部分發(fā)達地區(qū),蔡當局不要怕影響選票就不敢做。
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22日評論稱,國際上減碳戰(zhàn)鼓頻催,臺灣六大“直轄市”中也有一半宣示要與國際比肩,善盡減碳責任,讓臺灣不至于太難看,但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對這項愿景一直含糊其詞,對企業(yè)界的焦慮似乎也難以感同身受。該媒體直言,對減碳而言,不只是“說”而已,最重要的是“做”,“因為若我們做不到,世界將面臨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zhàn)”?!经h(huán)球時報記者 程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