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敵愾斗頑兇——東江縱隊在港抗戰(zhàn)史
1943年冬,香港大嶼山島被侵華日軍團團包圍,島上的3萬多名居民和100多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游擊隊員與外界失去了聯(lián)系。
48天的“掃蕩”后,在游擊隊員和當?shù)匕傩盏拿芮信浜舷?,日軍竟一無所獲。日本指揮官頗感無奈,他在給時任游擊隊指導員陳亮明的信中寫道:“我海陸空包圍你們四十八天,一個也沒有捉到。真是佩服你陳亮明。”
這是即將出版的《東江縱隊口述史》一書中記載的一段真實歷史。東江縱隊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qū)創(chuàng)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
2021年6月23日,中山大學退休教授李以莊向記者展示她的采訪筆記。新華社記者 洪澤華 攝
口述史的作者、中山大學教授李以莊在1978年至1983年間采訪了70多名東江縱隊老隊員。在中山大學粵港澳發(fā)展研究院的協(xié)助下,她收集的60余萬字訪談資料即將出版發(fā)行。
李以莊教授已退休多年。在她記憶中,東江縱隊在港抗戰(zhàn)的歷史印記始終難以忘卻。
1941年12月,日軍悍然侵入香港,10余天的猛攻后,駐港英軍投降,香港淪陷。戰(zhàn)斗開始的次日,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東江縱隊前身——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進入香港組織抗戰(zhàn),并于1942年成立港九大隊。
“當時的任務是開辟這一地區(qū),完成中央交給的營救文化人、統(tǒng)戰(zhàn)對象的任務,另外想弄一點槍回來,還沒有很明確的意識要在這里搞根據(jù)地。”時任港九大隊政委陳達明向李以莊口述時表示。
日軍掠奪式的進攻后,無力管理香港九龍、新界地區(qū),當?shù)爻霈F(xiàn)了一段“真空”時期,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港九大隊在港活動打擊了侵略者和土匪,維護了當?shù)刂伟?,受到香港百姓擁戴。后來,在當?shù)鼐用竦呐浜舷?,港九大隊在香港建立了?shù)個游擊區(qū),吸納了一批當?shù)刈拥鼙鴧⑴c抗日救亡運動。
在新界出生的溫容生參加港九大隊時只有十三四歲。他回憶,最初并不能分辨出游擊隊員的身份,一度以為從山頂上下來的七八名游擊隊員是土匪。但這群“土匪”非但沒有進民宅、搶東西,還主動給老百姓治病送藥。
2021年6月23日,李以莊在書房中核對書稿。新華社記者 洪澤華 攝
據(jù)李以莊記載,溫容生回憶時說:“自從那幾個人來過村子后,大家心里都有個想法,覺得他們不是搶人的土匪,可能是‘老八’(即八路軍)。”
侵略者踢死了溫容生的父親,母親又得了重病,兩個弟弟還小。他加入游擊隊讓本就貧寒的家里又少了個幫手,但“母親很能想得通”,支持他加入游擊隊,以報家仇國恨。
后來,在一場血戰(zhàn)中,溫容生的戰(zhàn)友楊平不幸犧牲。為了紀念這位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改名叫“溫平”并一直沿用下來。
戰(zhàn)爭后期,在日本侵略者節(jié)節(jié)敗退、盟軍組織反攻之際,港九大隊還承擔了情報收集的工作,在黨的指揮下開展國際合作。原港九大隊上校袁庚在書稿中回憶,1945年3月,美軍計劃在中國華南地區(qū)登陸,日本陸軍的“王牌”波雷部隊悄悄調(diào)動數(shù)萬人部署在廣東附近,對美軍反攻構成很大威脅。
港九大隊配合盟軍作戰(zhàn),將日軍部隊調(diào)動部署的情況、番號、布防和工事情形一一梳理與美軍共享。“這些情報別人收集不了,只有靠我們的情報網(wǎng),靠地下黨深入敵人后方。如果沒有游擊隊這樣的群眾關系是沒有辦法的。”袁庚向李以莊口述時說。
后來,港九大隊還向美軍提供了廣州、香港的日軍軍事設施情況,廣九線日軍部署情況,甚至包括日軍士氣等情報。
據(jù)李以莊記載,袁庚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我們的情報質(zhì)量很高,主要是依靠廣大群眾還有地下黨員。美國人非常佩服,認為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做到。”
通過李以莊的書,讀者能進一步了解東江縱隊在香港聯(lián)系群眾、組織抗日救亡的歷史。“我家里就有20多位親戚參加過東江縱隊的活動,新中國成立前我也曾在香港參加過地下團工作。這段抗戰(zhàn)史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一個縮影,希望借我之筆,能將這段激昂歲月展現(xiàn)出來。”李以莊說。
新華社廣州電 記者洪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