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發(fā)現系外恒星有3道塵埃環(huán)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3-05-10 11:13:34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觀察太陽系外恒星“北落師門”周圍塵埃,結果發(fā)現共有3道塵埃環(huán)圍繞這顆恒星,其中兩道為首次發(fā)現。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8日發(fā)布消息說,這3道塵埃環(huán)呈同心圓狀環(huán)繞北落師門,從這顆恒星向外延展出去230億公里,相當于從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0倍。相比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這3道塵埃環(huán)結構更為復雜,相關研究報告刊載于當天出版的英國雜志《自然·天文學》。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
北落師門是南魚座一顆年輕的恒星,大約在4.4億年前形成,不到太陽年齡的十分之一。這顆恒星距離地球25光年,質量接近太陽的2倍,是夜空中一顆明亮的星。
天文學家最早在1983年發(fā)現北落師門有一道塵埃環(huán),這次利用韋伯望遠鏡的中紅外設備發(fā)現,在那道塵埃環(huán)內側還有兩道塵埃環(huán)。這3道塵埃環(huán)中,內側一道較明亮,中間一道相對較窄。3道環(huán)似乎都遍布一種名為“星子”的微行星。這種物質中一部分在星系形成早期匯合在一起形成行星,其余的以彗星或小行星形式存留下來。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安德拉斯·加斯帕說,與太陽系相似,其他星系也存在包含彗星、小行星等物體的環(huán)狀結構。它們相互碰撞、摩擦,變得越來越小,成為微米級微粒。
太陽系中類似的環(huán)狀結構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以及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小行星帶在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引力作用下成形,而柯伊伯帶的形狀則主要由海王星的引力塑造。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報告內容報道,北落師門最外側塵埃環(huán)的規(guī)模是柯伊伯帶的兩倍。
研究人員尚未發(fā)現北落師門的行星,但推測它們存在于某處,3道塵埃環(huán)在它們的引力作用下成形。報告另一作者、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和行星科學教授喬治·里克說,發(fā)現北落師門的3道塵埃環(huán)好像打開了一本“神秘小說”,令人思考這顆恒星的行星在哪里。他說,推測這顆恒星周圍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星系統(tǒng)“不為過”。
新聞推薦
- 2025年消博會現場直擊:多國企業(yè)共同開啟買買買賣賣賣模式2025-04-18
- 商務部回應是否與美方溝通:“解鈴還須系鈴人”2025-04-18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南京舉辦臺商代表座談會2025-04-18
- 宋濤會見洪秀柱一行2025-04-18
- 唐代壁畫系列展在臺灣新竹開啟閉幕之作2025-04-18
- 《長安三萬里》即將在臺灣上映 同步推出閩南語版本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