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吁復興中華文化:沒有所謂“天然獨”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9-29 16:40:17 | 來源: 中新社 |
中新社臺北9月28日電 (記者 陳小愿)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教師區(qū)桂芝28日在臺北表示,所謂“天然獨”是騙局,“臺獨”是后天“喂養(yǎng)”的意識形態(tài),從來不是天然的。
當天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新黨于晚間舉辦“紀念至圣先師 復興中華文化”為主題的新視野論壇,區(qū)桂芝受邀演講。
近期臺灣藝人林依晨因“我是成都人”的陳述受到一些非理性攻擊,區(qū)桂芝認為,臺灣教育強調(diào)多元化,卻抽掉中華文化核心。“去中國化”導致去品德化,令一些人失去底線。
她還提到,2007年臺灣方面所謂“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畫報告書”,大量修改詞匯,企圖全面“去中國化”;2019年版的12年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進一步對中國人認同意識進行解構;此外,還有大量影視作品宣傳“去中國化”,導致很多年輕人對歷史無知,對文化無感,對血緣無情。
區(qū)桂芝呼吁臺灣民間教育再啟蒙,確立民族主體性的歷史觀,喚醒中華魂魄,重建傳統(tǒng)文化“德先于學”的教養(yǎng)與教育。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主任吳昆財也表示,認同是塑造出來的。2019年版課綱涉及歷史方面,存在“去整體性”“去主體性”“去人物化”“去脈絡化”等問題,完全否定臺灣的主體性是屬于中華文明圈;“去中國化”歷史教育造成的惡果將由數(shù)代人承擔。
吳昆財提到,曾有臺灣學生到大陸交流后,改變原先排斥大陸的想法,并期待再到大陸參訪。他希望通過持續(xù)的青年學子文化、歷史交流,臺灣內(nèi)部文化及歷史教材的自編、自教與自傳的長期工作,讓更多青年學子了解客觀的歷史。(完)
相關新聞
- 2024-07-31臺青:齊魯大地的風雅堅定著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驕傲
- 2024-09-03時政微視頻丨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 2024-05-30臺籍學者許志宏:在陸臺胞應成為中國故事的有力講述者
- 2023-12-06“去中國化”的幽靈下,沒有光——聽見臺灣教育界悲憤的呼告
新聞推薦
- 2025年消博會現(xiàn)場直擊:多國企業(yè)共同開啟買買買賣賣賣模式2025-04-18
- 商務部回應是否與美方溝通:“解鈴還須系鈴人”2025-04-18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南京舉辦臺商代表座談會2025-04-18
- 宋濤會見洪秀柱一行2025-04-18
- 唐代壁畫系列展在臺灣新竹開啟閉幕之作2025-04-18
- 《長安三萬里》即將在臺灣上映 同步推出閩南語版本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