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近期,2025年大陸電影在臺灣地區(qū)上映名單揭曉。曾在大陸熱映的《長安三萬里》等佳作獲許在臺灣地區(qū)院線上映,雖然入島時間因為民進黨當局配額限制晚了一些,但“好飯不怕晚”,相信《長安三萬里》這類制作精良、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片獲得臺灣民眾的青睞。事實上,近年來大陸影視劇入島頗受好評,從古裝劇《甄嬛傳》《瑯琊榜》,再到2024年大火的現(xiàn)代都市劇《繁花》《玫瑰的故事》,爆款不斷,收視長虹,大陸影視劇已成為兩岸民眾互動交流的熱點話題。而通過抖音、小紅書等軟件,兩岸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更實現(xiàn)了“同頻共振”,樂于在網(wǎng)絡中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讓兩岸由交流走向交融。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1月23日,《甄嬛傳》在臺灣再度開播。(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但令人遺憾的是,兩岸民眾互動交流交融的榮景卻令民進黨當局極為恐懼,擔心兩岸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打破了其刻意設置的“信息繭房”,會破除民進黨當局長期塑造的大陸負面刻板印象,甚至讓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教育破功,所以采取各種手段強力遏阻,千方百計為兩岸交流“筑墻、設障、斷路”,竭盡全力大搞“文化臺獨”:對大受島內(nèi)民眾歡迎的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進行封殺,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把它們趕出臺灣;對正面宣傳大陸的臺灣網(wǎng)紅傾力打壓。民進黨當局一面發(fā)動網(wǎng)軍側翼對赴大陸祭祖交流的馬英九團隊誣蔑抹黑、對赴臺灣交流的大陸師生團攻擊挑釁,一面全力推動“洗滌人心”工程,從日常語言和社會文化入手,把閩南語改為“臺語”,花費巨資打造《零日攻擊》等一系列推動“文化臺獨”的行徑。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舉措毒害深遠,我們絕不能輕忽。根據(jù)島內(nèi)民調顯示,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賴清德,“臺獨”勢力長期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已對臺灣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身份認同產(chǎn)生嚴重負面影響,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已呈現(xiàn)出顯著衰減態(tài)勢,青年群體尤甚。推動兩岸交流尤其是兩岸文化交流更為迫切,海內(nèi)外全體中國人都應積極參與、貢獻力量。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島內(nèi)綿延許久,存量足夠大、積淀足夠深,已經(jīng)融進臺灣民眾血脈,不可能因為民進黨當局的操作而輕易斷裂消失。大陸自身的發(fā)展勢頭足夠快,文化影響力已經(jīng)滲入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不會因為民進黨當局及其跟隨者的“筑墻、設障、斷路”而減退。兩岸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內(nèi)驅動力足強、渠道路徑足夠多,也不會因為民進黨當局的阻撓遏制而中斷。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兩岸文化交流將逆風上揚、克難前行。

 

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展望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前景廣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寶島臺灣光復80周年、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兩岸各界將圍繞這一系列重大事件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共同弘揚“振興中華”精神。最近大陸恢復了上海、福建居民赴臺團隊游,為兩岸人員往來交流提供了更為有利條件。衷心期待2025年兩岸文化交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ㄗ髡撸褐袊缈圃号_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楠)

“寧愿打球不要打仗”

2024-12-05

“請假去看龍哥”、“神仙妹妹”的粉絲越來越多、“小學課本里學到的日月潭美景變成了現(xiàn)實”、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與小提琴演奏的《梁?!非偕哮Q……12月5日,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結束9天8夜的豐富行程,帶著臺灣同胞滿滿的熱情和愛返回大陸。

 

“寧愿打球不要打仗”

 

“兩岸青年交流是如此渾然天成、欲罷不能。”這是今年4月,馬英九先生帶領20名臺灣青年來大陸參訪時的感言。當時,大陸也同樣為臺灣師生們安排了豐富的行程。中華民族崇尚的禮尚往來、越走越親,濃濃地體現(xiàn)在大陸和臺灣學子來來回回的相互交流中。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分子不斷放出雜音,有質疑說此次活動是幫助大陸對臺灣青年實行“統(tǒng)戰(zhàn)”,有民進黨當局匿名官員涉嫌泄露參訪團成員個人資料,還有人“訓示”馬英九基金會,更有抹黑參訪團成員的言論出現(xiàn),臺陸委會甚至重申禁止政治言論、不能傷害“臺灣地位”等。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綠營借此大做文章,顯然就是刻意阻擋兩岸交流,“此舉暴露出民進黨的心態(tài)卑劣與毫無自信”。他呼吁賴清德當局停止搞小動作,真正做些對臺灣未來有幫助的事。

 

“大陸青年在臺灣的表現(xiàn)讓許多年輕人驚艷,也讓民進黨感到傻眼。”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發(fā)表評論指出,他們的表現(xiàn)直接拆穿了民進黨的謊言,揭露了民進黨愚民教育所產(chǎn)生的惡果。民進黨當局將教育當成政治斗爭的工具是自掘墳墓,是禍害子孫的犯罪行為。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zhí)行長蕭旭岑表示,臺灣很多民眾沒有機會看到兩岸交流場面,賴清德上任后一直不希望兩岸交流,但陸生團來訪受到矚目,加上媒體報道,許多民眾認為兩岸應多交流。“這是真實的民意,不是名嘴或民調可以決定”。蕭旭岑呼吁民進黨當局要以更開放的心胸,讓兩岸年輕人自然互動,“寧愿打球不要打仗”。

 

“寧愿打球不要打仗”

 

中評社發(fā)表社論指出,此次陸生團訪問大受歡迎,一方面呈現(xiàn)出臺灣社會對于大陸民眾,絕大多數(shù)都是開放且歡迎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也呈現(xiàn)出臺灣社會對于兩岸交流的期待。如果連最單純的學生交流、體育交流、文化交流,都會被綠營冠上“統(tǒng)戰(zhàn)”帽子,那賴清德頻頻高呼希望兩岸和平,恐怕只會淪為口號了。

 

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一己之私,不擇手段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以各種理由極力打壓、阻礙兩岸同胞的正常往來,在島內(nèi)大搞“綠色恐怖”,剝奪各界民眾出行自由,不斷給兩岸人員往來正?;?、交流合作常態(tài)化制造障礙。但無論民進黨當局怎么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熱情依然持續(xù)高漲,各領域交流活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事實再次證明,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共同愿望,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

 

截至10月19日,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年客流量突破百萬,達到100.39萬人次,同比增長87.6%;今年以來,大陸共簽發(fā)臺胞證99.4萬張次,臺胞入境大陸共296.1萬人次,同比上升68.4%。12月4日,另一個兩岸交流的大事確定了——“2024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于12月17日在臺北舉行。臺北市長蔣萬安說,兩岸關系越緊張越需要溝通與交流,交流總比不交流好,促進了解總比增加誤解好,有信心今年一定會辦好雙城論壇。

 

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持續(xù)擴大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融合發(fā)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兩岸同胞都應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秉持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推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定能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民族復興偉大榮光?。ㄗ髡撸撼I)

展開全文

“雙城論壇”如期舉辦是兩岸主流民意的體現(xiàn)

2024-12-18

“2024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簡稱“雙城論壇”)17日在臺北舉行。論壇以“智慧治理、永續(xù)未來”為主題,并在論壇開幕式上簽署了《上海市與臺北市推動智慧醫(yī)療合作備忘錄》及《小熊貓物種交流及保育合作備忘錄》。參加論壇的上海市副市長華源表示,上海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臺團隊游,旅游路線一定會包含臺北市。這一消息對正處僵局中的兩岸關系猶如一聲“春雷”,成為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

 

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自2010年開始由上海市與臺北市輪流舉辦,已成為上海與臺北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兩市深入探討和交流城市發(fā)展經(jīng)驗,鞏固和拓展各個領域的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果。迄今為止雙方已簽訂了40多項交流合作備忘錄‌。“雙城論壇”已成為兩岸城市交流合作乃至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品牌活動。

 

“雙城論壇”如期舉辦是兩岸主流民意的體現(xiàn)

 

本次“雙城論壇”得以如期舉辦,雙方主辦者可謂克服了重重阻力和困難,實屬不易。從舉辦時間來看,一推再推,推遲到了今年的最后一個月,可想而知論壇的申辦遇到了民進黨當局的巨大阻力。“雙城論壇”如期舉辦,這是兩市交流合作的盛事,也是兩岸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的好事,彰顯眾多支持兩岸交流的主流民意。

 

對這次論壇,民進黨當局可謂上下其手,不斷進行詆毀、刁難和阻撓,聲稱“雙城論壇”是“自我矮化”“浪費公帑讓大陸吃盡臺灣豆腐”“自甘降格”。臺灣地區(qū)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甚至公開“建議”臺北市審慎評估是否舉行“雙城論壇”。臺陸委會副主委梁文杰更是大言不慚地提出“有條件”舉辦,威脅道“這段時間兩岸情勢‘不能再惡化’,否則就要延后舉辦。”對于赴臺參加論壇的大陸部分團員和記者,民進黨當局百般刁難。從民進黨當局一系列的動作來看,就是要千方百計限制、阻撓“雙城論壇”的正常舉辦。

 

“雙城論壇”如期舉辦是兩岸主流民意的體現(xiàn)

 

眾所周知,民進黨當局從兩岸旅游的“禁團令”開始,到采用“綠色恐怖”打壓迫害推動兩岸交流的統(tǒng)派人士和民眾,再到技術性阻撓兩岸城市交流,包括臺陸委會叫囂要對推動兩岸交流的馬英九基金會進行行政處罰等,其目的很明確:就是制造“反中仇中”、“逢中必反”的政治民粹,讓臺灣民眾失去了解大陸的管道,他們好為所欲為地控制輿論、左右臺灣民眾思維。

 

然而,加強交流合作才是主流民意。據(jù)臺灣ETtoday12月15日民調顯示,高達72.1%的臺北市民支持繼續(xù)舉辦“雙城論壇”,64.8%的臺北市民認為兩岸關系越緊張,越需要透過論壇進行對話。

 

“雙城論壇”如期舉辦是兩岸主流民意的體現(xiàn)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痛批,民進黨當局搞很多小動作,阻礙兩岸交流,傷害兩岸互信。在臺北市政府的歡迎晚宴上,上海市副市長華源致辭表示,多年來,在“雙城論壇”引領下,兩市交往日益密切,經(jīng)貿(mào)合作深入開展,人文交流亮點紛呈,民生福祉持續(xù)提升。臺北市市長蔣萬安說,雙城你我,負重前行,這次能夠相聚,彼此不畏風雨,克服了許多困難。祝福這次論壇成果豐碩,同時一起為“雙城好,兩岸好”繼續(xù)努力。

 

要和平、要發(fā)展,要交流、要合作是臺灣的主流民意。只有交流合作與融合發(fā)展才能給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兩岸交流的大門已打開,又豈是民進黨當局說關閉就能關閉的。民進黨當局阻撓打壓兩岸民間交流的力度越大,兩岸民眾反抗的力道就會越大。(作者:言未央)

展開全文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2024-02-06

近期,大陸一系列文化產(chǎn)品在臺灣受到熱捧,“科目三”舞蹈短視頻在青年群體中爆紅,臺北寧夏夜市舉辦“科目三”舞蹈競賽;電視劇《繁花》以其獨樹一幟的敘事審美風格在島內(nèi)好評如潮,很多島內(nèi)網(wǎng)友直言“想去黃河路打卡”;另一款深受大陸民眾喜愛的美食“一元一串的缽缽雞”也引發(fā)了臺灣的美食狂潮,甚至有臺灣網(wǎng)友把相關短視頻的魔性音響當作自己的鬧鈴聲。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社交平臺截圖

 

事實上,近些年來大陸優(yōu)秀文化作品在島內(nèi)頗受歡迎,《甄嬛傳》《瑯琊榜》《狂飆》等優(yōu)秀影視劇多次在島內(nèi)掀起追劇熱潮,現(xiàn)在臺灣KTV點播排行榜上,前10名有一半是大陸歌曲,“讓子彈飛一會”等網(wǎng)絡流行語也逐步滲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甚至成為兩岸民眾網(wǎng)上互動確認彼此身份的“暗號”……大陸文化影響力在臺灣迅速擴大,關鍵就在于這些文化符號在島內(nèi)容易產(chǎn)生共鳴共情。正如國臺辦發(fā)言人所言,兩岸中國人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共同的情感共鳴,哪怕人為阻隔,也難以減少,從未改變。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參加全國臺聯(lián)臺胞青年冬令營的臺青們盡情體驗冰雪樂趣(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但客觀而言,當前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民進黨當局執(zhí)政以來全力推動“文化臺獨”,其毒害非常大,臺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中華文化認同也呈現(xiàn)下滑態(tài)勢。馬英九執(zhí)政期間,強調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力推兩岸文化交流,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認同度較高。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從課綱、語言、歷史、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斷“去中國化”,“文化臺獨”愈演愈烈,不僅撕裂臺灣社會,還制造了兩岸對立。另外,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強調所謂“構建文化傳播體系,讓臺灣文化走向世界”,企圖通過文化傳播達到讓“臺獨”分裂分子獲得國際社會對臺灣地位的認同;另一方面則全力鉗制兩岸交流,頻繁動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打壓參與者,制造“寒蟬效應”,甚至強制切斷兩岸文化交流渠道,如禁止愛奇藝等大陸影音平臺在臺灣落地,千方百計降低大陸文化對臺影響力。

 

202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塵埃落定,賴清德當選,可預見未來兩岸文化交流恐將面臨更多關山險阻。有輿論指出賴清德恐以更大力道推動“文化臺獨”政策,利用所掌握的行政、司法權以及掌控的綠色媒體,全方位鉗制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但脫離中華文化是行不通的,臺灣與大陸同祖同宗,中華文化在島內(nèi)根基深固,兩岸文化交流內(nèi)生驅動力強勁,臺灣各階層群體對于全面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意愿越來越強烈。事實上,從島內(nèi)民眾對“科目三”“舞統(tǒng)”臺灣的戲謔態(tài)度,就可看出其對民進黨當局“反中”反到反智的譏諷與不屑。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1月28日,參觀者觀看首屆兩岸藝術家春聯(lián)展。(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即將到來,多項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兩岸各地火熱展開。如,首屆兩岸藝術家春聯(lián)展日前在臺北“江山如此多嬌”藝術館開幕,2024臺北燈節(jié)將照往例繼續(xù)邀請上海代表團參加,以“同臺共舞一家親·同氣連枝閩臺情”為主題的閩臺青少年交流聯(lián)誼活動正在福州舉辦……在甲辰龍年來臨之際,我們有理由期待,2024年兩岸文化交流可以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克難前行,在未來的日子里繁花似錦。(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

展開全文

“應該將兩岸和平的種子放在年輕一輩人的心中”

2023-06-14

馬英九基金會原計劃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這5所高校共50名大學生于7月訪臺,但是遭到臺灣陸委會的拒絕,說這個方案沒有“重要性、迫切性、不可替代性”。陸委會此舉與其之前公開表示的對兩岸青年交流“樂觀其成”的說法大相徑庭,遭到臺灣眾多團體和民眾的強烈譴責。輿論普遍認為,民進黨不應以一黨偏狹之利益而剝奪青年世代求和平求發(fā)展的權利。

 

“應該將兩岸和平的種子放在年輕一輩人的心中”

 

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李孔智說,從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提到“和平是兩岸唯一的選項”,到臺灣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說兩岸關系要“永續(xù)健康、完全不脫序”,再到臺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一直在說“兩岸關系要早日春暖花開,互訪增進了解是最好的開始”,他們沒有一個人敢于公開說兩岸青年不能交流。但是,實際上他們又以種種方式阻擾兩岸青年交流。這實在是說一套做一套。李孔智說,民進黨當局大張旗鼓地強調“備戰(zhàn)不避戰(zhàn)”,按理說最應該讓青年一代增進交流、累積共識,將兩岸和平的種子放在年輕一輩人的心中,這才是最有意義的“避戰(zhàn)”。

 

南開大學臺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分析說,兩岸青年交流與其像民進黨當局說的是否具有“重要性、迫切性”,不如說應該就是自然而然、歷史向前發(fā)展大潮面前的必然結果?,F(xiàn)在的全球化進程中雖然出現(xiàn)了逆全球化的傾向,但青年一代終歸希望有更大的行動和發(fā)展空間。尤其是兩岸同文同種,在文化和市場上的互補性相對于歐美地區(qū)更高,所以,不應該人為阻隔兩岸青年之間的互動。黃清賢還說:“其實臺灣民眾本身也不希望兩岸因為隔絕而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不了解甚至沖突。民進黨這樣的做法會有飲鴆止渴的風險。”

 

本月中旬,即將在福建舉辦的第十五屆海峽論壇也遭到了民進黨當局的污名化和無理阻撓。據(jù)臺媒報道,民進黨當局禁止在島內(nèi)舉辦海峽論壇的分支活動,禁止當局的官員參與海峽論壇,禁止島內(nèi)的政黨參與推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相關活動。臺陸委會還警告和恐嚇島內(nèi)民眾要“審慎考量”是否參加海峽論壇、要注意“人身安全”,等等。

 

“應該將兩岸和平的種子放在年輕一輩人的心中”

 

勞動黨日前發(fā)表聲明說,在歷屆海峽論壇上,兩岸同胞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情懷熱絡歡欣地參與,這充分展現(xiàn)出兩岸交流不僅是推進臺海和平之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更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絕非任何污名化所能阻擋。勞動黨呼吁民進黨當局不要再逆民意而為,若真心維護臺海和平穩(wěn)定,便應全面支持兩岸交流。新黨主席吳成典日前率團訪問北京。他在返臺后表示,統(tǒng)一是歷史大勢。只有統(tǒng)一,臺灣才有出路。兩岸同胞應攜手促進和平統(tǒng)一。新黨還發(fā)布了包括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在內(nèi)的十點兩岸政策建議,力主兩岸各界在多層面加強交流與合作。

 

在本月14日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痛斥民進黨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的做法。她說,對于海峽論壇這一舉辦多年的兩岸民間交流活動,民進黨當局究竟在怕什么、擋什么?一面口口聲聲宣稱要“讓兩岸恢復交流”,一面又公然威脅恐嚇參與籌辦和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民間團體和臺灣民眾,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如此公然侵害臺灣民眾的基本權利與自由,可見“綠色恐怖”何其囂張!朱鳳蓮還說,試問:臺灣民眾參加兩岸交流何罪之有?陸委會指稱海峽論壇“反獨、促融、促統(tǒng)”,這三點哪一點在臺灣地區(qū)現(xiàn)行規(guī)定禁止之列?通過兩岸各界民主協(xié)商促進兩岸關系發(fā)展,溝通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陸委會有什么理由反對?

 

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理應常來常往、走近走親。要和平、要發(fā)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兩岸加強溝通與交流順民意、得民心,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阻撓打壓都是徒勞的。(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兩岸交流“春暖花開”需要更多的行動

2023-03-21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試運營,福建省為臺胞提供服務的數(shù)字化平臺“臺陸通“正式上線了。今后從臺灣郵寄個人小包裹到大陸,或者從大陸寄到臺灣,都可以通過“臺陸通”來實現(xiàn),而且兩岸之間的快遞往來就像在大陸內(nèi)部寄快遞一樣便捷。

 

據(jù)報道,自去年7月起,“臺陸通”平臺就開通了大陸至臺灣的專線快遞業(yè)務,大陸近4萬個快遞服務點可以實時接單,然后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海運或者空運寄送至臺灣,省去了許多中間環(huán)節(jié)。以前需要近一個月的郵寄時間,在“臺陸通”平臺上最快可以縮短到5天內(nèi)完成,為寄件人節(jié)省了至少三分之一的費用。近期實現(xiàn)的臺灣至大陸快遞專線,打通了兩岸電商平臺便捷的購物通道,為兩岸同胞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兩岸交流“春暖花開”需要更多的行動

 

恢復和加強兩岸正常的交流往來是兩岸共同的民意,大陸始終堅持“兩岸一家親”,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中央領導人及有關負責人在多個場合分別就兩岸關系問題表態(tài),他們提到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就是“兩岸交流”??梢姡?ldquo;兩岸交流”不僅是今年兩會期間的熱搜詞,更是大陸對臺工作的重點。比如,大陸采取常態(tài)化防范新冠病毒的措施后,取消了進口冷鏈食品在口岸環(huán)節(jié)的核酸檢測,國臺辦隨即宣布,大陸正式恢復對臺灣地區(qū)冰鮮白帶魚和凍竹莢魚的輸入。馬英九先生將于清明節(jié)前后赴大陸祭祖,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公開表示,大陸方面歡迎馬英九先生來大陸祭祖、參訪,我們愿意為馬英九先生來訪提供必要協(xié)助,祝他此行一切順利。大陸的一系列實際行動都是在積極、正向地推動兩岸交流盡早實現(xiàn)“春暖花開”。

 

兩岸交流“春暖花開”需要更多的行動

 

 

近日,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發(fā)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兩岸合作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文章說,從臺灣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本月初公布的資料來看,今年2月份,臺灣地區(qū)的進口額為287億美元,年減9.4%;出口額為310.5億美元,年減17.1%。文章又說,但是在此期間兩岸貿(mào)易卻逆勢成長,其中臺灣地區(qū)2月份對大陸出口額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39.9%,顯示兩岸經(jīng)貿(mào)密切聯(lián)結共生。文章還說,當前全球經(jīng)濟處于低潮,兩岸應該攜手合作,共同爭取擴大發(fā)展的機會,才能創(chuàng)造雙贏。本著人民對生活穩(wěn)定、樂利安康的要求,我們認為兩岸合作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期待大家共同珍惜,攜手并進。

 

兩岸交流合作是大趨勢,也是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心愿。臺北市長蔣萬安在談到“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時表示,這個論壇應該持續(xù)辦下去。他說,民眾看得很清楚,現(xiàn)在的兩岸關系與去年不一樣了,即便還會經(jīng)歷波折,但是兩岸城市之間、兩岸民間的交流還是要持續(xù)下去。

 

兩岸交流“春暖花開”需要更多的行動

 

前年2月份,臺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任時就說“期待兩岸春暖花開”。本月21日,“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有七成七的受訪民眾樂見恢復兩岸交流。想要“春暖花開“,除了善意的表態(tài),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順應民意,拿出誠意,用實際行動推動兩岸恢復正常的交流往來。(作者:左鎮(zhèn))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