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內戰(zhàn)雙方舉行和談 和平前景仍舊堪憂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彭睿):在東非政府間發(fā)展組織(伊加特)的斡旋下,南蘇丹沖突雙方于7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亞舉行為期9天的新一輪和談,以期通過政治途徑結束長達七個月之久的敵對行動,并就組建過渡政府等相關事宜進行磋商。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和談產生實質進展的希望渺茫,南蘇丹局勢依舊面臨失控的危險。


南蘇丹總統(tǒng)基爾與反對派領導人馬沙爾今年5月曾在埃塞俄比亞簽署協(xié)議,同意組建“民族團結過渡政府”,領導南蘇丹于2015年舉行大選。然而,今年年初雙方達成的?;饏f(xié)議在協(xié)議達成幾個小時后就被重燃的戰(zhàn)火撕毀。反對派于7月20日進攻上尼羅州納西爾,其勢力顯現(xiàn)出愈發(fā)膨脹的態(tài)勢。
此外,雨季的到來也加重了南蘇丹的人道主義危機。去年7月,南蘇丹總統(tǒng)基爾解散政府并解除副總統(tǒng)馬沙爾的職務,導致國內不同政派間的分歧與矛盾加劇,最終演變成武裝沖突,并帶來了嚴重的人道災難。截至目前,共有170多萬南蘇丹人流離失所,38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今年4月以來爆發(fā)的糧食危機則使得形勢更為嚴峻。


分析人士指出,領導層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南蘇丹局勢動蕩的根本原因,其實質是基爾與馬沙爾兩派之間的權力斗爭。同時,由于南蘇丹成立僅短短三年,政府相關官員缺乏治理國家的經驗,無論在對內復蘇國家經濟還是對外發(fā)展國際關系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加上受到種族矛盾和軍隊嘩變等各種原因的影響,南蘇丹中央政府對于軍隊的控制能力顯得有些不足。


此外,石油資源及與之相關的利益也是沖突雙方爭奪的關鍵所在。南蘇丹經濟基礎薄弱、發(fā)展滯后,當?shù)靥N藏著的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發(fā)展的主要經濟命脈。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從實力對比來看基爾占優(yōu)勢,但馬沙爾控制了南蘇丹的石油產區(qū),雙方均希望盡可能多地獲取石油利益,以鞏固并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利益矛盾成為當?shù)貏邮幍挠忠恢匾?。南蘇丹的動蕩局勢讓國外投資者望而卻步,一些投資規(guī)模大、周期長、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煉油產業(yè)和新輸油管項目得不到發(fā)展。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新一輪和談已經展開,但沖突雙方如果不從根本上認清政治紛爭和利益爭斗所帶來的危害,不能從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入手徹底改變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的局面,而僅僅是把和談當成爭取資金補償和緩和外國投資大幅下降趨勢的臨時